Technology
技术转移
坚持“四个聚焦”​ 助力青年科技人才站“C位”
来源:本站 时间:2023/02/03 17:24:00 浏览量:1803 点击收藏 分享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青年人才是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源头活水”“要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把培育国家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深圳光明科学城作为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锚定世界一流科学城奋斗目标,坚持政策支持、产才融合、人才交流、人才服务等“四个聚焦”,着力吸引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一批有望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骨干,造就一批进入世界科技前沿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形成青年科技人才集聚地和创新高地。

  聚焦政策支持,

  激发人才创新“源动力”

  绘制青年科技人才发展蓝图。

  发布《光明科学城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立足实际,勾勒出未来一个时期光明科学城人才发展分阶段的具体目标和举措。特别是针对青年科技人才,瞄准重大原创性基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的科学问题,设立青年创新人才专项,稳定支持一批有创新思想、创新热情和发展潜力的优秀青年人才长期开展探索性、基础性研究,引发科技创新的“聚变反应”。

  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开展基础研究。

  发布全市首个“青年科技人才专项培育行动”,引进支持一批在自然科学领域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科技人才投身基础研究,支持出站博士后继续承担在站项目的科研工作,为基础研究领域科研人才备好“暖板凳”。支持青年科技人才在光明科学城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领域揭榜挂帅,引导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研究的“开拓者”。经重点科研机构自主推荐,支持基础前沿交叉领域研究的“探索者”。进一步强化青年科技人才培育载体建设,推动企业博士后站点和在站博士后数量持续增长,支持光明区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试点构建人才融合创新平台。

  聚焦产才融合,

  助推人才创新创智“崭头角”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

  发布《光明科学城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目录》,围绕光明科学城重点支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未来产业三大领域下的7个重点产业,设置117个关键岗位,面向全球发布光明科学城急需紧缺人才招贤令。以“目录”为指导,实施“三先三后、分类追踪”精准引才新模式,开展“万名博士聚光明”活动,吸引来自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剑桥大学、牛津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116名博士参加,近8成已达成签约意向。围绕合成生物、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等未来产业,相继发布行动计划,赋能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推动产业发展。

  强化创新平台载体建设。

  聚焦青年科技人才创新创业,布局重大创新平台载体建设。创新“楼上楼下创新创业综合体”模式,打通从原始创新到推动创业发展的创新路径。强化科技园区建设,采取“多渠道宣传+产业链招商+科技政策扶持”的方式,2021年招揽入园海归团队19个,区留创园连续三年被省科协评选为年度“省级优秀海智工作站”。实施博士后工作站点“倍增计划”,2021年共新增9家单位成功申报,全区累计博士后工作站点达到28家。

  以赛引才“智撑”产业高质量发展。

  举办脑与健康科技“30 meet 30”光明产业大会,吸引近30家投资机构以及30余家脑科学、脑智能等领域高科技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参加。举办第五届光明区创新创业大赛——卫星应用与智能物联网创新项目专场,给予青年科技人才资源对接、创业资助。举办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吸引2724个技术项目报名参赛,有效汇聚信息、生命、新材料等关键性交叉领域青年人才交流。举办2022中日韩青年创新合作对接赛总决赛,加强中日韩青年项目创新对话,快速集聚一批日韩优秀青年创新人才。

  聚焦人才交流,

  推动人才成长驶入“快车道”

  打造青年人才交流品牌活动。

  建立“光明科学城青年科学家节”,举办“光明向未来”青年科学家发展大会,开展青年科技人才专场音乐会、专场脱口秀演出等活动,丰富青年科技人才的文娱生活。围绕青年科技人才需求,举办“学术汇”“产业汇”“研修汇”“文体汇”等系列活动,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扩大“朋友圈”。

  强化海外青年人才对接交流。

  探索“四站联程”海外引才新模式,在中国国际人才交流中心指导下,光明科学城联合北京怀柔、合肥滨湖、东莞松山湖等地科学城代表,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座谈交流会,研究把科学城打造成为海外高精尖人才回国“第一站”。设立首批10家“光明区归国留学人员就业创业实践基地”,为归国留学人员提供创新创业、就业对接、联谊交友等互联互动服务。

  搭建人才创新创业交流平台。

  常态化开展“智慧路演,科学赋能——光明人才路演厅”活动,邀请投资机构、银行等相关行业专家作为现场评委,联动光明区各大产业园区,招募区内外优质人才创业项目进行线下路演,实现人才项目更快的落地转化。依托政府引导基金群,加大对青年科技人才或团队负责的研发项目的支持力度。在光明科学城“人才贷”的基础上,开发青年科技人才专属金融产品“惠青贷”,为青年科技人才提供最高300万元的消费贷和最高2000万的经营贷。

  聚焦人才服务,

  构筑宜业宜居宜游“梦家园”

  实施“住房无忧”行动。

  加大人才住房供给,为短期来光明的科研人员提供拎包入住的短租服务,对为光明科学城作出贡献的科研人员“一对一”定制配租方案。

  实施“教育无忧”行动。

  加大优质基础教育学位供给,与深实验、深外等10余所名校合作办学,引进国际化学校,让孩子们接触顶尖的科学大师、完善的创新科学课程,享受光明科学城专属“成长福利”。

  实施“生活无忧”行动。

       构筑高品质科学家园,规划建设“科学家谷”,集中布局创新孵化、创意社交、休闲聚会、公共艺术等综合空间,打造国际化创新街区。规划建设西方美术馆、科学城体育中心等光明区“十大文体设施”。加大优质医疗供给,稳步推进全市最大的中医院和西医院建设。

  打造线上线下人才服务平台。

  线上推出“人才码”,依托光明科学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可享受子女入学(园)、配偶就业、医疗保健、小汽车增量指标、人才安居、户籍办理、研修等政策性服务;享受政务服务、出行便利、金融服务、创业服务、法律服务、文体服务、父母颐养服务等便利性服务。打造“科学家的家”“工程师之家”“技能人才之家”等服务交流展示空间,提供高品质配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