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在京开幕,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作报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完善人才战略布局,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全国广大人才及人才工作者深受鼓舞、倍感振奋。
大国人才微信公众号开辟《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栏,报道学习动态,交流体会思考,欢迎大家关注,积极提供稿件。
投稿邮箱:zgrc18@163.com
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才工作处处长朱慧涛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着力形成人才国际竞争的比较优势。”这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事要事。广西作为我国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我们要着眼加快建设区域性人才集聚区和面向东盟的国际人才高地,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桂战略,聚焦服务产业振兴、乡村振兴、科技振兴,以人才集聚整合创新要素和资源,切实提高人才引领驱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西博世科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广西大学技术成果转化研究院院长 王双飞
新时代的十年,党和国家对科技创新投入力度空前,对科技成果转换高度重视,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事业取得长足进步,涌现出了一批世界顶尖科技人才。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蓝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愿景。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将牢记总书记“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的殷殷嘱托,立足自主创新,攻坚克难解决“卡脖子”问题,加速成果转化落地,用科技发展“正能量”解决环境污染“负效应”,用实际行动筑牢祖国南疆生态屏障。
柳州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粟虹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强大的人才支撑。柳州是广西第一大工业城市,我们将充分发挥党管人才优势,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推动才尽其用、用有所成,栽好“梧桐树”、构筑“强磁场”,为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施展才华提供广阔天地,全力打造产才融合、宜居宜业的自治区级人才城。
十堰市委组织部副部长 汤宏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真心爱才、悉心育才、倾心引才、精心用才,求贤若渴,不拘一格,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来。”作为一名基层人才工作者,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全面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增强人才工作的紧迫感,保持对人才的渴求感,广开门路引才,立足长远育才,改革机制用才,优化环境留才,着力打造区域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加快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山水车城、宜居十堰”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湖北医药学院党委书记 涂汉军
党的二十大对科教强国战略实施作出全面部署,高等教育发展再次迎来新的春天。担负着“三个第一”光荣使命的高校责任重大,我们将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好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本着“人才兴,则学校兴”“学科强,则学校强”“专业好,则学校好”“环境优,则学校优”“党建水平高,则发展质量高”的理念,凝聚人才,壮大学科,培优专业,美化环境,夯实党建,回答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育人“三问”,聚焦世界科技前沿、经济主战场、国家重大需求、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努力为健康中国建设贡献更多生物医药科技成果、医疗卫生尖端技术、全周期健康管理先进经验。
十堰市东风高级中学党委委员、副校长 肖小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持”,首次将教育工作单独成篇、专章论述,进一步凸显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我将牢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坚守初心使命,潜心立德树人,遵循教育规律,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十堰建设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展现教育担当。
湖北万润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人事总监李昶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业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树牢人才引领、创新驱动发展理念,强化人才培育,加大科研攻关,助推成果转化。注重在企业内部开展各项专业培训,建强后备人才梯队,让人才进入企业后得到更高提升,拓宽人才发展渠道,促进企业稳定健康发展。
汉中市佛坪县委组织部部长赵振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到,要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人才而用之,努力把各方面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人民事业中。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要因地制宜激发人才活力,佛坪作为陕西人口最少的山区县,对人才的需要更加迫切。汉中市委赋予佛坪“打造汉中融入大西安桥头堡”使命,我们要用好平台优势集聚人才,立足区位和资源优势,强化双招双引,建设现代循环农业、特色种养殖、数字经济专家工作站等平台,使人才链、产业链、信息链、资金链有机融合;分类施策多维引育人才,引育一批高层次人才,多渠道引进民宿、工匠、电商等新领域和乡土技能人才,为产业发展增加“智动力”;创新引领激发人才活力,探索完善“飞地经济”合作机制,采取“揭榜挂帅”、产业规划“周末工程师”、集体经济“荣誉书记”、人才比武“竞相赛马”等方式,建设“候鸟型”人才工作站、“人才飞地”“人才驿站”等,实现产业增效和人才发展“双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