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ology
技术转移
人才工作这十年·山西
来源:本站 时间:2022/10/30 08:59:00 浏览量:2285 点击收藏 分享

  近日,山西省陆续举行“中国这十年•山西”主题新闻发布会及“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中提到,山西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大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科技创新事业迈上了新台阶。一起来看。

  实施新时代人才强省战略 大力集聚各类优秀人才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健全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

  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加快人才制度和政策创新,向用人主体放权,为人才松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持续激发。

  全面深化省校合作,推动“12大基地”建设,举办“人到山西好风光”人才宣传周、党政领导访名校、千企联百校等系列活动,实施省科技博士服务团项目,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强化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开展首届“山西省优秀人才突出贡献奖”评选表彰,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氛围更加浓厚。

  持续激发人才活力

  专业技术人才数量和质量取得新突破。截至2021年底,全省专技人才总量达到208.74万人。选拔培养“两院”院士2名,院士后备人选12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32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人员286名,省级学术技术带头人1440名,省级新兴产业领军人才377名。先后设立91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128个院士工作站。

  技能人才队伍逐步壮大。2021年末,技能人才总数达到500.45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150万人,技能人才占从业人员的比例从2012年的15%提高到了29%。建成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4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40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253个。全省共有9人获得中华技能大奖,185人获得全国技术能手,4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40人享受省政府特殊津贴,1159人获得三晋技术能手。事业单位人事管理规范科学。建立健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制度,完善岗位管理和绩效考核机制,鼓励事业单位科研人员创新创业。实施县以下事业单位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拓展基层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职业空间。十年来,全省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8万余名,聘用合同签订率超过97%,岗位设置完成率超过98%。

  科技创新十年历程

  聚力产业升级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新突破

  深刻把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趋势,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紧密对接产业转型“两个方面”,实施从基础研究到应用技术创新的体系化布局,全力增强创新驱动的源头供给。

  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引导全社会参与创新。十年来,省科技计划项目年度支持资金总额和项目数量均实现了翻番。其中,省科技重大专项以“揭榜挂帅”为牵引,累计实施67个重大项目揭榜招标,投入财政引导资金约4.39亿元,带动超过3倍的社会资金投入。

  优秀成果不断涌现,有力支撑产业升级。十年来,山西省获40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仅2021年就有10项,取得十年来最好成绩。

 

  坚持需求导向

  创新平台建设跃上新高度

  围绕服务国家战略和支撑转型发展,积极争建国家级平台、优化布局省级平台,构筑了实验室为主体,技术创新中心、中试基地、新型研发机构等为支撑的创新平台体系。

  国家级创新平台牵引力显著增强。十年来,以怀柔实验室山西研究院为标志,首次实现融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先进计算太原中心成为我省对接国家“东数西算”战略、贡献“山西力量”的重要载体;全省拥有的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增长1.6倍,达到8家。

  省级创新平台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十年来,省实验室按照“自上而下”布局,已筹建11个;省重点实验室数量达117家,增长了5倍多;新建成省技术创新中心33个。这些平台在支撑科研、培养人才、服务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凝聚市场合力

  创新主体培育取得新成效

  分类施策,针对科技型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给予从入库指导到税费减免,再到项目支持的全生命周期政策支撑,帮助企业在创新中加速成长。

  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十年来,全省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D)投入增长了1.25倍,占全省研发投入总额的比重连续6年超过80%。

  支持科技型企业方阵不断壮大。十年来,滚动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倍增计划,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增幅超过13倍。大力推进双创载体培育,省级以上众创空间数量增长超12倍,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达72家。

  助力形成更好创新创业氛围。十年来,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山西比赛连续举办超过10届,已成为我省科技企业技术合作、成果转化的最大赛事平台。科技与金融不断融合,科技部门和金融企业首次联合推出科技创新专属信贷产品—科贷通宝,累计为44家科技型企业提供授信金额1.72亿元。

 

  坚持开放共享

  科技合作交流呈现新亮点

  深入推进与国内一流高校、院所在机构、项目、人才等方面的紧密合作,积极扩大在国际上的“朋友圈”。

  积极拓展省院合作范围。十年来,我省产学研机构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农科院等国内一流科研院所联合承担200余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省内支持科研经费约3.5亿元。

  努力深挖省校合作潜力。十年来,先后与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共建省校合作科研机构,引进著名专家建设山西省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形成一批省校合作的范例。

  着力提升国际合作水平。十年来,我省科研机构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以及重点国别的高校、企业联合实施科技合作交流专项共240项,投入支持资金6000余万元。中国—白俄罗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获批,标志着我省“一带一路”重大科技合作首次融入国家战略。

 

  聚焦体制机制

  科技政策激发创新活力

  按照“抓战略、抓改革、抓规划、抓服务”的定位,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持续深化科研领域“放管服”改革,不断激发科研人员创新潜能与活力。

  锚定创新生态目标,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十年来,完成省级科技管理部门重塑性改革,全面推进科技体制重构、运行机制重建、部门职能重塑,初步实现了由“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从管理机构向作战队伍的转变。

  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完善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十年来,两次实施省级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科技计划项目从17类整合优化为“3+1”体系。深入实施“揭榜挂帅”立项制,探索开展项目管理“里程碑制”,试点采用项目验收“备案制”等,增强了全省科技计划项目的牵引作用。

  文字来源:“中国这十年•山西”主题新闻发布会、“山西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首场、第八场、第十八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