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陆续召开“中国这十年·辽宁”及“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中提到,辽宁紧扣全力打造国家重要的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人才发展环境持续向好,人才集聚效应明显增强。一起来看。
十年来
人才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
新时代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逐步形成。省委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省委书记、省长亲自挂帅,27家单位合力推动,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党管人才工作新格局。颁布实施《辽宁省“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统筹推进9支人才队伍、4类平台布局、4个方面体制机制改革,充分释放了辽宁广纳天下英才的强烈信号。
区域人才政策优势更具吸引力和竞争力。印发《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加快推进新时代人才强省建设若干政策措施》,对全省人才政策进行优化升级和系统重构,形成了系统完善、务实管用、上下衔接的辽宁人才政策体系。“兴辽英才计划”实施以来,省委共投入10亿元专项资金,大力支持1341名高层次人才和120个高水平团队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培养造就4名“两院”院士、68名国家级人才,获国家和省科技奖励的145项,涌现出“嫦娥五号”月壤钻杆、跨音速风洞主压缩机、水下滑翔机等一批重大成果。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持续深化。把“向用人主体充分授权,主动为人才松绑”作为改革最核心的内容,建立高层次人才评价举荐制度,高校院所、头部企业、产业链盟主企业可以自主认定科技创新人才,党政部门接单办理、直接支持。坚持项目、团队、技术“带土移植”,完善科研任务“揭榜挂帅”机制,积极推行人才项目科研经费“包干制”,建立高层次人才职称评聘“直通车”制度,充分激发了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和优化。组织开展“手拉手”以才引才专项行动,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辽回辽创新创业。大力做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人才引进留住工作,形成引才聚才良好态势。加强对人才的政治引领和政治吸纳,省委常委带头做好联系服务专家工作。落实高层次人才子女就学优惠政策,开辟高层次人才及其家属就医转诊“绿色通道”,进一步加大居留落户、父母养老、创业扶持、金融服务等方面的工作力度,切实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
未来
辽宁将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
坚持创新生态、创新平台、创新人才“三位一体”推进。
不断优化创新生态:大力落实《科技体制改革三年攻坚方案》和《辽宁省科技创新条例》,围绕经费管理、成果评价、收益分配等科研人员普遍关心的难点重点问题,坚决打破制约创新的繁文缛节,最大限度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和创造性,构建以头部企业为主体、链条企业“众星拱月”的产业集群生态圈,更好服务实体经济。
做优做强创新平台:聚焦关键领域、瞄准一流水平、发挥自身优势,加快沈阳浑南科技城和大连英歌石科学城建设,推动辽宁实验室等一批重大平台建设取得实质性成果,争取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基础科学研究中心落户辽宁,以高水平创新平台为支撑,着力提高头部企业本地配套率、科技创新成果本地产业化率、科技型企业增长率。
全力集聚创新人才: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民族长远发展的大计”的嘱托,深入实施“兴辽英才计划”,采取“带土移植”等一系列创新方式引进项目、团队和技术,实行“揭榜挂帅”,激励广大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振兴发展的实践中。“十四五”时期,辽宁计划培育中青年科技人才5000名左右,引进创新创业团队500个左右,努力打造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让更多人才来辽宁落户,让人才有平台、有待遇、受尊重,让更多“千里马”在辽宁大地竞相奔腾!
文字来源:“中国这十年•辽宁”主题新闻发布会、“辽宁这十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九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