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2019年12月份以来,武汉市陆续发现了多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1月23日,国家卫健委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二版)》,将呼吸道标本行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作为确诊病例的依据之一。李艳教授团队在湖北省医疗机构内率先开展了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
(一)核酸检测“假阴性”困扰
随着疫情的发展,核酸检测样本量越来越大,团队发现2019-nCoV荧光PCR方法检测存在一定的漏检,除样本原因外,病毒碎片化、亚型的差异和病毒基因突变等均可导致荧光PCR扩增失败,为了避免这种现象,2月8日,李艳教授联合武汉大学药学院刘天罡教授团队共同攻关,耗时15天,成功研发了基于纳米孔测序技术的新型冠状病毒检测方法。
(二)纳米孔靶向测序——从“钓鱼”到“捕鱼”的转变
纳米孔测序该方法可以同时检测2019-nCoV病毒中的不同基因的12个片段,大大降低了因检测靶点少而导致的假阴性,而且能有效鉴定2019-nCoV属于碎片化的死病毒还是均有传染性的活病毒,除了为早期病毒检测提供诊断依据,可以为新型冠状病毒患者康复期是否还存在活病毒提供了监测手段。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RNA纳米孔靶向测序检测试剂盒除了能检测是否存在2019-nCoV感染外,同时还能分析2019-nCoV是否存在变异,用于流行病学的调研。
(三)产品推广应用情况
该检测试剂盒可以检测包括2019-nCoV在内的29种型别的呼吸道病毒,可以辅助临床快速确认是否为其他病毒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肺炎,为患者治疗争取了宝贵时间,研究成果发表在知名杂志《Small》上,供全世界同行共享。
(四)蜚声全国的“病毒猎手”
该方法的临床推广应用得到了广大临床医生的认可,中央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焦点访谈》栏目对本项目进行了报道,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也因此成为蜚声全国的“病毒猎手”团队。5月18日,“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医疗救治组”点名李艳教授赴吉林省吉林市支援抗疫。